top of page
作家相片JUN

哲學思辨到藝術創造

前幾篇章,整理了很多關於牟宗三《中國哲學十九講》當中提到的議題,六月底時因為下午茶和朋友聊到看演唱會、收藏狂等等的行為,有那麼一點存在主義的真實感。可以好好討論一下這幾個議題。


配圖:DALL·E 3 幫忙設計的,AI好幫手~


多元視野下的探索:從哲學思辨到藝術創造


大江健三郎的《個人的體驗》存在主義創作,與中國哲學的生命反思。


在大江健三郎的《個人的體驗》中,我們見證了一個父親與其殘疾兒子之間的深刻關係,以及這段關係如何觸及因果與業力的哲學論點。這部作品不僅是大江對自身生命課題的反映,也是對婚姻、親子關係和個人修行的深入探討。


牟宗三《中國哲學十九講》當中,對中國哲學作為生命議題的看法,可以再次衍生討論,是另外一個理解大江作品的新視角。



  • 《個人的體驗》與生命的因果


大江健三郎的小說《個人的體驗》描繪了主角「鳥」與他腦部異常的兒子之間的關係。這段關係凸顯了因果與業力的概念,即每一個行為都會帶來相應的後果。在佛教中,業力是行為的自然結果,好的行為會帶來好的結果,而壞的行為則相反。(因果論,很常被用於討論生活中常見的不如意。)


大江通過這個故事探討了個人行為如何影響他人,特別是最親近的家人。


  • 婚姻與父子關係


在小說中,鳥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因兒子的出生而陷入危機。這反映了婚姻和親子關係中的個人修行議題,即如何在困難面前保持個人的道德和責任。這種修行不僅是對外在行為的修正,也是對內心態度的調整。


  • 中國哲學與生命的議題


牟宗三認為中國哲學關注的是生命的調節和安頓。


這種觀點與大江在《個人的體驗》中的描繪不謀而合。(哲學談論的多半都是深沈的生命課題。)大江透過故事展示了生命的脆弱性和堅韌性,以及如何在逆境中尋找意義和價值。


  • 結論


大江健三郎的《個人的體驗》是一部深刻的文學作品,它不僅反映了作者對自己生命課題的思考,也觸及了婚姻、父子關係和個人修行的普遍議題。牟宗三對中國哲學作為生命議題的理解,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豐富的框架,來理解和評價大江的作品。這部小說提醒我們,每個人的行為都有其深遠的影響,而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尋求平衡和和諧,是一種終身的修行和探索。



參考資料:

大江健三郎,《個人的體驗》

牟宗三《中國哲學十九講》


維基百科、其他新聞專欄等

專欄:

個人的體驗、宿命之救贖:日本文豪大江健三郎逝世,享壽88歲


專業資料收集與翻譯,輔助使用Copilot、Bing、ChatGPT

20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