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作家相片JUN

做己貴人

已更新:2023年12月22日


做己貴人 溫婉茶會 國際巡迴

藝者風華的展出,用了將近兩年的時間,我的作品已經從台灣出發,先是北、中、南三場個展「十載養成」、「承先啟後」、「夢想傳承」,以及多場茶、陶、繪聯展,並且到了日本、香港、中國大陸、歐洲、美國參展。


到底怎麼做到這麽多事情?是什麼願心?什麼動力呢?


很多人以為我家財萬貫,是天之驕子、千金小姐,才能擁有這麼多和服收藏、留學得到這些技術與學問,其實並不然,走到這一步,靠的是廣結善緣、用自己的好去換得能人的支持與信任,是技術與作品的細緻還有服務去支撐藏家和贊助商。


作品重視氛圍,氛圍貼近人心

讀大學的時候淡江大學建築系,每學期的段考周我們卻是要發表作品。從大學起我發表作品的流程總是:放一段我拍的微電影,然後一小段唱說或是茶藝示範,然後才是講解我的建築空間。那時候認為這樣除了硬體設計,還能帶出氛圍。


後來跑去跟古蹟修復團隊的教授黃瑞茂老師、城鄉發展教授康旻杰老師熟悉,發起去古蹟外拍來引發年輕族群關心古蹟,就這樣還在讀書時已經被找去公關公司工作。現在我的設計作品,當中的手繪稿件,已經參與過國內外相當多的藝術展覽,設計手繪稿已被當作畫作藝術品收藏,一般設計師不會有人知道名字,而我所參與的案子,則多半由我當代言人發表產品。


創業之初,每個月一茶會

我不是特別有背景或是人脈的,即使有也絕對不願意靠親友關係去取得工作機會,那樣根本沒有競爭力,太多的藝術從業者被業主打壓,原因在於最初是靠關係得到機會,後來人情還不完,導致惡性循環,而我想挑戰投資展覽,在眾多廣告中被看見,繼而還要用作品去留住藏家。


身為女性也不願意去應酬場合拼酒,那麼到底要靠什麼才能夠讓客戶看見我呢?因此我想出了『每月一場茶會』在茶會上展現佈置、包裝、與傳媒聯絡的能力,讓來賓真實看見、摸 到、喝到好的品質,很多來賓是因為親自見到我本人,深談理念、讓我奉茶,我是一步一腳印將口碑散播出去,每一個環節親自施作再交給師傅,每一向產品自己宣傳再教給學員。


意外的收穫,國際巡迴

以前從來沒有想到過會到海外,以藝術家的身份展覽、行為藝術演出,身為設計人,畫設計圖應該只是溝通的輔助,做茶具最初只是我的模型,這些本來對我而言是設計簡報的『溝通道具』,被當成是作品,又作品被當成藝術品收藏對我而言是意外的收穫。


最初找我展覽的藝術單位,認定我是發表亞洲古老行為藝術『茶儀式』,而我親自打造的瓷器、畫作,也被先認定是行為藝術使用的『裝置藝術』,最初這一切發生時,我其實有感到無所適從,但那時已經創業了,如果我拒絕了登台的機會,那不是把走下去的路斷了嗎?


最初我的畫作和瓷器被當成是藏品收藏,我也是無所適從,藝術市場有公定的價碼的,而初登台的我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麼價格的藝術家,但是為了投資那一場一場的茶會、買設備,我已經花光積蓄了,這時候收藏家為我訂了價、買了作品當收藏,我當下感受到的是『被愛』與認同和尊重,手忙腳亂的創業路,只覺得是找到一絲曙光,因為創業路不會倒閉了。


名氣的重量,傳承的使命

短短幾年間,採訪我的報導寫說我是年輕茶道老師、跨領域藝術家,海外的報導出來時,因為藝術市場的高利益,還收到了恐嚇信,好一陣子嚇壞了連出門都會怕。


當時的我想法很單純,一心只想把出現我名字的展覽做漂亮,展覽做好後要讓更多人看見,所以到處找好的材料、好的工藝家、好的老師、好的團隊,渾然不知最後合作的都是業界翹楚,也渾然不知很少有同年齡、同行會有這樣的媒體效應。


回頭看一看走過的路,想起了心有餘悸卻有驚無險的種種,我收集這幾年的報導以及展場回憶,編撰這一本屬於我自己的作品集,獻給一路支持我的藏家與贊助者,也給往後學習的學員一個傳承的開始。


「做己貴人」是勇於認識自己的法門,跟自己相處是將手上功伕練好的修持,認同自己是走上舞台的自信。

4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