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作家相片JUN

墨家科學論與端粒潛意識改變DNA理論/假說


圖左:為2023年wiki截圖。圖右:為過去討論墨家學說簡報。


科學與想像力

人類對科學的期許,還是常常以「神秘學」、對「神」的想像而來,抽象的、宗教性的想法,是科技升級的推動力、想像力。目前中國古代哲學思想逐漸被重視,2016年中國發射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定名為「墨子號」。


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當中,諸子百家的墨家著作《墨子》卷十中提出了科學理念。尤其《經上》篇有提到「端」,主要概念為:物質可以不斷地從中間分割,直到達到一種不佔有空間,不可再細分的最小單元,這種單元就叫做「端」。 


端說的原文摘錄:

體也,若有端。

翻譯:物體可以不斷地從中間分割,最小單元叫做「端」。


體,分於兼也。

翻譯:「體」分別存在於「兼」的情況中,代表一個包容或涵蓋的概念。(這裡有宏觀與微觀的概念。)


體:若二之一,尺之端也。

翻譯:物體將其比作二的一部分,類似尺的端點。


與原子論做比較

近年有些新理解之法,認為,墨子的「端」說,是中國科學的雛形,與古希臘和古印度的哲學「原子論」做對比。


原子論主要概念是:將自然世界理論化為不可分割的原子和空無的虛空,認為原子是不可構造的和永恆不變的,形狀和大小有無窮的變化,在虛空中移動,相互碰離,有時變成與一個或多個其他原子相鉤結而形成聚簇,不同形狀、排列和位置的聚集會引起世界上各種宏觀物質。 (也是物體構成的最小的單位。)


兩種理論的比較表

墨子(約西元前468年~前376年)

原子論最早紀錄約為公元前5世紀

端說是中國古代哲學中的重要貢獻

原子論是西方和印度古代哲學中的重要貢獻

端說是基於墨子的兼愛思想和對道家宇宙觀的反駁而提出的

原子論是基於對自然現象的客觀實際的探索而提出的

端說沒有明確地描述端的性質和數量

原子論則認為原子有無數種具有不同形狀和大小的原子

端說沒有涉及到端之間的相互作用和變化

原子論則認為原子之間可以相互碰撞和形成聚簇


細胞衰老與端粒

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體末端的DNA重複序列,它的作用是保護染色體的完整性和控制細胞分裂週期。 端粒的長度和細胞老化、癌症、基因調控等面向有關。


2023年進入AI時代,演算法的迭代、量子電腦的發展,過去對「神秘學」、對「神」的想像,漸漸可能實現。


量子理論推演迭代,是否潛意識能夠影響物質(費米子?玻色子?),或是影響端粒、影響DNA,是最新的想像。(文末收集了一些參考文獻與新聞)


信念如果能改變實相

潛意識可以影響我們的情緒、行為和思考模式,綜合以上收集到的文獻,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功能的一段核苷酸序列,它們透過指導蛋白質的合成來發揮作用。信念是否可以通過心理和生理的途徑影響端粒的長度,進而影響基因的表達和功能?這兩者之間是否有關聯呢?

想像力、接受新事物,畢竟還是能讓人走出舒適圈,總是維持舊思維,很難創造新的可能性。


改變潛意識,以下的方法是非常基本的,建議有緣的讀者,可以讓自己開心、肯定,保持好心情,心隨萬境轉,轉處實能幽;隨流認得性,無喜亦無憂。


  • 自我肯定是對自己的正向思考和自我賦權,它可以幫助我們建立自信、消除負面情緒和激發動力。 自我肯定的方法有很多,例如,每天對自己說一些積極的話語,如「我是有價值的」、「我可以做到」、「我很感恩」等;或寫下自己的優點、成就和 感恩的事物,並經常回顧和重複。

  • 沉思(或冥想)專注於當下的心理練習,幫助放鬆身心、清理思緒和提高意識。 沉思的方法也有很多,例如,每天花一些時間靜坐,關注自己的呼吸、身體感覺和周圍的聲音;或者使用一些指導性的沉思音樂、影片或應用程序,跟隨裡面的指示進行沉思。

  • 具象化是一種在腦海中創造和想像自己想要的事物或情境的技巧,它可以幫助我們增強記憶、激發創意和實現目標。 具像化的方法也有很多,例如,每天花一些時間閉上眼睛,想像自己已經達成了自己的目標,並感受那種成功的喜悅;或者製作一個夢想板,把自己想要的事物或情境的 圖片或文字貼在上面,並且經常觀看和感受。


腦洞大開,但,科技來自於對未來生活的想像、對於追求「成神」的想像,提出假說,當成一個自己的期許。歡迎讀者提出建議,來信討論。


希望2024,能有一個歲月靜好的一年。


參考資料:

維基百科、百度百科、知乎


相關報導:


12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コメント


bottom of page